
104人力銀行全新履歷改版
更專業、更亮眼,不再冷硬!
YEAR
2019 - 2020
MY ROLE
Product Designer
TEAM
Product Manager/Jane 、 Researcher/Hoper,Yao
104作為台灣第一家上市的網路科技公司(與奇摩、PChome並列元祖級),歷史包袱繁重、架構陳舊限制繁多、資料連動成本高(移除資料比新增更困難),整體而言像一隻移動緩慢的大象,讓大象在短時間內學會跳躍或許太奢望,但我們相信逐漸敲開陳舊的印象,能讓他走得更長遠並找到新的世界。
此專案列為2019公司年度重點專案,為了讓104履歷表的體驗與時俱進,除了搶攻轉職季市場、也搶回學生市場,我們思考如何重新定位產品,在緊湊的用戶訪談中迭代數個設計版本,整合出更全面的架構。當履歷表不再制式,求職者有更多的空間展現自我。
我們在2020年5月,將全台近860萬份履歷(全台1/3)成功移轉到新版,上線後滿意度高達70%,企業邀約率也顯著提升,目前團隊也持續為用戶發聲並進行優化。
1.改版原因
1.1 面對新競爭者瓜分市場,104履歷表逐漸失去競爭力
近年主攻專業人才市場的CakeResume、LinkedIn流量迅速崛起。競業提供的履歷表服務,格式活潑有彈性,跳脫制式框架,深受年輕族群喜愛,面對競業強勢襲來,104該如何維持競爭力?
1.2 制式履歷傳統呆板,體驗陳舊不符現代
在台灣,104人力銀行是大家找工作時最常用的工具,註冊後有70%的用戶會隨之填寫履歷。舊有的履歷設計行之有年,上一次改版是2013年,許多欄位已不符合用戶所需,由於族群涵蓋廣大,以往欄位必須滿足各行各業的需求,因此也造成填寫繁雜度高。


2.需求探索
2.1 求職用戶聲音 - 2018全年和履歷相關

2.2 將用戶需求研究結果,作為設計轉化的基礎
團隊研究員-Yao 幫助團隊挖掘C端用戶的履歷使用需求,把前期探索需求提供給產品團隊規劃策略,主要有:
1.用戶對104制式履歷的反應
-
被大量需填寫的表格,以及難以填寫的欄位破壞填寫體驗
-
104履歷的制式內容,讓用戶感覺無法展現自己的優點
-
儘管能使用附件但仍不具信心,因為用戶知道很少公司方會下載附件來看
2.求職文件的多元樣貌
-
呈現過去的專案成果。但作品集呈現的重點、圖文比例則依據不同專業有所不同
-
用戶對於自己的角色,有一種必須完成某種文件形式的想法
3.用戶關鍵需求
展現自己的優勢
-
用戶認為目前所在的公司這項資訊,能夠為自己的履歷加分,所以會想要放出來
-
用戶會想在履歷中隱藏那些感覺幫不上自己的資訊,例如自傳,因為覺得無法突顯自己長處
模擬用人方視角
在乎自己的履歷對外呈現樣貌,因此會透過各種方式反覆確認,直到呈現最佳的自己
-
覺得自己104頁面中,有一部分的資訊(例如附件)不可能被資方看到,因而有許多補救方法
-
用戶會尋求外在的幫助,來讓自己的履歷更好,例如徵詢朋友意見,或者是透過CakeResume 來參考他人履歷
-
用戶會去確認預覽畫面,並且設想如果是公司方會不會想看這樣子的履歷
保有私密性
-
傾向保護自己履歷及專案內容,通常具有特定目的(求職、求建議)才願意透露
3.設計目標
1. 降低履歷門檻
2. 減少欄位負擔
3. 彰顯個人特色
4. 適性輔導建議
4.設計策略
4.1 針對不同族群需求分流
新版創建履歷流程,將「一般履歷」及「打工履歷」分為兩條動線

4.2 展現個人優勢

隨心所欲變換風格
依照個人需求與喜好,變換版型輕鬆簡單

自訂區塊排序
比起學經歷,你可以優先向企業展示過往的成就
4.3 降低欄位負擔 - 欄位推薦卡
1. 降低負擔:透過推薦卡,收納次要欄位,當用戶需要時再使用
2. 填寫動機:在卡片摘要告知填寫好處,讓用戶更有動機填寫
3. 擴充性佳:可因應公司未來有新欄位增加的需求

4.4 履歷進度設計
除了鼓勵用戶跟隨目標前進,到達一定程度時,會展開欄位欄位推薦任務卡,推薦順序依企業邀約效果排序。
今年9月推薦任務上線後,每個月新欄位填寫率成長5%~20%

4.5 求職禮包
在這裡製造一個求職彩蛋😃 就像在一頭驢子前面吊著一根甘甜的胡蘿蔔,引誘用戶快點抵達目標,達到後即可開啟求職禮包,進而連結104加值服務,幫助他們的履歷寫得更出彩

5.履歷編輯器原型設計
5.1 易用性測試 - Rolling Study
新版履歷設計的研究策略,和以往瀑布式開發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,這次在設計原型的過程中就納入使用者聲音。
研究員曜名在這個專案導入Rolling Study(多回合研究),將研究期間縮短,好讓設計師與研究能同步進行,好處是設計能在每回訪談過後,將重大易用性問題做即時修正,而在下次能更專注在其他議題上,幾乎可以說是每跑一回訪談就即刻修正設計原型,這種打帶跑式的訪談方式,讓我們前期跑得非常精實。

5.2 快速的原型迭代,搭配緊湊的易用性測試
原型一 對話式
透過輕鬆的對話模式,逐步了解用戶目前的求職狀態,小幫手的引導,降低新鮮人對職場的恐懼與迷惘。
優點:減輕用戶找工作時的焦慮感,將友善親切的品牌效益注入服務流程。
缺點:對於找工作急迫性高的人來說,這種多層次的模式會略顯不耐
原型二 一頁式
頁面與頁面間的切換,都是一種轉換,也擔心「方案A-對話式」的流程不夠有效率。因此提出了由上而下,一氣呵成的設計方式,讓用戶看到他目前累積的勞動成果,並不要輕易放棄他填寫的內容,填寫完之後即可應徵工作。
優點:適合找打工的族群,不需要特別顯色的履歷,完成必填欄位即可找工作。
缺點:當我們給受訪者測試時,有發現這種設計方式容易給人「已經完成了嗎?」「履歷只要填寫這樣嗎?」的錯覺,
我們希望白領族群不只完成必填欄位,還希望他們引導他們補充更多專業加分的資料。
原型三 編輯模式(A版)
在這個注意力稀缺的時代,希望盡可能的降低用戶的資訊負荷量,因此省略了所有前導流程,直接帶用戶進入編輯器模式,一覽履歷整體樣貌。
優點:此方案兼容所有族群,打工族群填寫到及格線,而上班族群追求高質量,因次我們也選用了這個設計方案繼續思考細部結構的開展
原型四 編輯模式(B版)
根據上述三個原型不斷的修正後,此版本在測試的時候,用戶幾乎都可以達成任務,我們也選用了此版本進入設計執行。
6.設計規範定義

7.上線後成效
Hotjar用戶滿意度(求職者)
⭐️ 開放給全新用戶(2019/12/28上線) - 滿意度68.6% / 不滿意3.9%
⭐️ 開放給舊用戶(2020/5/8上線) - 滿意度71% / 不滿意5.3%
⭐️ B邀約率提升

